先做个提醒!
9月开学后就进入加拿大留学的主申请季。加拿大大学的主申请季基本是一年一次,今年秋季开始申请,明年秋季入学。在冬季和春季入学季直接招生的大学和专业都很有限。
因此,2021年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和今年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但是对自己的专业或大学不满意想转学的同学,现在都要开始准备2021年秋季入学的申请事宜了。
加拿大大学递交申请有严格的截止日期。如果截止日期之后递交,即使大学接受也会被放在waiting list上,等之前申请的学生完成录取后,才会被考虑。
所以,抓紧时间!
为什么来加拿大上大学
暑假里跟女儿一起在闲时重刷了一遍《小欢喜》,追完了《以家人之名》,心塞!所以今天想用一篇文章的篇幅来讨论一下我们为什么要留学加拿大的问题。然后,我们将进入申请指导环节,希望思想问题能就此翻篇。
最近了解到的2021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在世界入围前500名的大学数量上还略微超过加拿大。
然而,2020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是1071万!加拿大全国高中毕业生人数一年仅约30万(2018年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教育资源的分配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高考竞争惨烈,导致很多孩子无法得到应得的优质教育。
在中国,能考过一本线、三年高中平均成绩85%以上的学生可能只能进差强人意的一本,或者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但如申请出国却有机会进入世界排名前20的多伦多大学、 UBC大学这样的加拿大名校。
在一些人口大省,普通大学录取率更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有很好的分数,很强的学习能力,也不一定能上很好的大学。
参考中国普通高校本科约50%的录取率,2020年的1071万考生还有一半孩子没大学上!
怎么能甘心......
不想被一考定终身
谈到为什么选择留学加拿大,大多数人都了解加拿大大学声誉好,排名高,大学安排工作实习,毕业生直接拿工作签证,享受优先获得省提名的移民机会等等。
然而今天想讲的主题,留学加拿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却没有被真正了解——加拿大大学灵活的学分选课学制。
在中国,高考可能会发挥不好而失利,原来能上985的,上了普通的一本,原来能读机电工程,被“调剂”到了化工工程,原来想读地质地理的,被父母逼着报了金融(想起了《小欢喜》里考上清华却最终抑郁跳楼自杀的丁一),原来想读新闻的,为了不拿太高的分数而按母亲的意愿读政法,硬是在高考的时候少填了一张答题卡(《以家人之名》里的齐明月)。
而在加拿大上大学,再也不是“一考定终生”!孩子们想换专业,转学校都完全可以实现。
想换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提交大学申请时,只需确定专业大类
首先,我们在申请加拿大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并不需要决定非常细节的专业,只需先确定专业大类。
举例:以多伦多大学U of Toronto圣乔治主校区文理学院(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为例,申请时需要在以下文理学院的6个专业大类中做出选择:
计算机科学
人文科学
生命科学
物理与数学
罗特曼商科学
社会科学
即使申请到了所选的专业大类又改了主意,还可以在大一的时候通过选课进行调整,最终在大二的时候进入自己想读的专业。
大一结束时选择细分专业,调整最初的选择,大二开学进专业
每个专业大类下会有数十个细分专业(除外:计算机科学2个专业和商科3个专业),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大一结束的时候再决定想进入哪个细分专业。
比如申请时的意向是数学物理类下的精算专业,但是你大一的时候改主意想读数学物理系下面的航天物理专业了,甚至想结合另外一个专业大类下的专业(除了罗特曼商学院),比如生命科学类下面的心理学专业,都可以通过选课来达到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专业的选择需要满足该专业对先修课的要求。比如,数学物理类常规专业的录取,要求的先修课是高中英语和数学微积分,而航天物理专业还增加了高中物理,如果想同时辅修心理学专业则还需要增加高中生物。如果高中时没有读过物理或者生物,大一选课的时候就要加选相关课程以满足进专业的要求。
按学位要求选择专业学分课
继续以多大文理学院为例:
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能最终将获得荣誉理学士学位Honours Bachelor of Science (HBSc)或者荣誉文学士学位Honours Bachelor of Arts (HBA)呢?
1. 完成20个学分;
2. 最少要完成
一个Specialist专业
或者,两个Major专业
或者,1个专业Major+两个辅修专业Minor
3. 完成拓展课程Breadth program,在下面5个拓展课程领域完成4-5个学分:
创意和文化思想
信念和行为
社会及其机构
生物及其环境
物理和数学宇宙;
4. CGPA最低达到1.85 (CGPA是指全部学位所需的学分课的加权平均值)。
低于CGPA1.85但达到1.5-1.84的学生,如果符合其他毕业要求,仍可以正常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Bachelor Degree.
SpecialIst专业, Major专业, Minor辅修专业,都是什么意思?
这些是指代不同的专业学习深度:
Specialist专业: 要求完成同一个专业方向的10-14个学分(一些跨学科的专业方向要16个学分)。
Major专业: 要求完成一个专业方向里的6-8个学分,双Major则要求至少12个学分为不同的课程。
Minor: 辅修专业要求完成一个专业方向里的4个学分。
可以看到,在最终获得的学位里,学生有可能是学了不止一个专业(比如 1 Sepecialist,1 Specialist+1 Major, 2 Major, 或者1Major+2 Minor) 而且这多个专业是可以跨学科的。
这种制度下,大学一年级为各种之前的“选择错误”提供了修正的机会!充分尊重了学生们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考虑,让兼顾职业发展和个人兴趣成为可能。比如,众所周知,计算机科学是最容易就业的专业,但个人非常喜欢犯罪心理学,没问题,完全可以做到在本科期间同时完成两个专业的学习。
必修的Breadth Program表面看起来都是和专业没关系的课,第二外语,人文学,哲学,天文?天马行空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专业)的同时,拓展见识的宽度,锻炼批判思维能力。
当然,想学的专业越多,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会相应增加。比如有时为了满足多专业的要求,需要学习的总学分会超过学位要求的20个学分,也就意味着也许需要利用假期选修一些学分课程。
甚至有些学生在大二决定完全转换方向,这样有可能要多读半年到一年才能毕业,那又怎样?在该读书的年纪读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一年相对一生来说,真的很短暂。
没考好,大二能转学吗?
《小欢喜》里的乔英子,想去读南大,妈妈就非不让去,最终也得了抑郁症。在加拿大这些都不是问题!除了转专业,也允许转校。读了一个学期,读了一年,不喜欢了,或者,为了女朋友了,都可以申请转去你喜欢的学校。
学生转校需要按正常的申请流程重新提交申请,完成学分认可的过程。新学校会根据你提供的已经学过的课程和成绩报告,以及本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评估,获得认可的学分都可以全部转到新的学校。
因此,在加拿大如果因为高中成绩不理想,第一年没有录取到自己的梦校,只要好好努力,第二年还可以申请转校。
同理,如果今年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对大学录取状况不满意的中国学生,同样有机会再申请明年来加拿大大学读大二。 中国大一学习的课程,也同样可以获得加拿大大学的认可。
当然,由于专业课程设置有很大区别,并不能保证所有中国大一学习的课程都能获得认可,但是能被认可的学分就不用再重修,节省时间和学费,不足的学分可以今后再选课学习补齐。
上面的分析是以多伦多大学文理学院为例,加拿大各个大学都有类似的学制设置,但是具体的名词称呼可能会不同,比如有些大学会把specialist叫做concerntration等,对获得学位的要求和GPA的算法每个大学也不尽相同,相信已经大一在读的孩子们自己都能研究明白。
之所以会把加拿大的大学学制单独拿出来说明,因为最起码,这让孩子们有了自己选择的机会!而这种机会一直以来对中国孩子来说都非常稀缺,弥足珍贵!
还在纠结要出国留学吗?
在你纠结犹豫的时候,从未停止有大批的孩子已经启程出国留学。据立思辰留学了解,有远见的家长们一直都在悄悄拼抢着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没时间纠结,因为颠覆性的变化时刻在发生,未来留学会成为刚需。
想起今年的一则新闻,一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并有海外工作经历的女生在网上公开报名做家政,月薪两万元起还要竞拍。高学历无情地向低端的传统服务市场渗透,如果今后疫情常态化,保姆要转换角色成私人家庭教师,自身学识眼界才艺不够,当保姆都不够格......
除了前面提到的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就想想未来要和一大批有英语优势,第二外语优势,眼界宽,有独立思维能力,有想法敢表达,还有海外工作实习经历的留学生同台竞争,会不会有点慌?!
如因疫情纠结,又何须因噎废食?这可能是这些孩子们“有生以来”碰到过的最大的事儿。家长们遗憾心疼必然是有的,然而放在人生的时间长度里,今天的所有经历都将是他们未来的财富。
所以,如果孩子自己想清楚了想出国,家庭经济能力又足够支持,要不要出国留学就不应该是问题。因为对于我们大部分平凡的普通人来说,大学才是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