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思辰留学360介绍:中国的学校喜欢科目细分,相比之下,在澳大利亚,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就像是全科医生,不仅多门学科通吃,还要兼任生涯规划、项目管理、学困生辅导等各项职责。
来自上海市高东中学的副校长郑钢在澳大利亚访问交流期间,对当地的考格拉中学进行了近距离观察,并从前方发来对此的记录与思考。
一个国家、地区或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其教师的理念、行为和素质。考格拉中学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该校的教师手册上,学校发展愿景写在首页——“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经历成功,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面对未来生活挑战的技能”,提醒着教师时刻去思考和实践。
考格拉中学的校长还告诉我们,决定学生质量和学校发展的真正因素是教师,高质量的教学会产生高质量的学习。
扁平化的管理治校
考格拉中学的学校行政管理主要是校董会的宏观管理和学校发展团队的学术治校。校董会的行政管理主要涉及师资安排、经费使用、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规划的制订、与外界的联系和接待。
学校发展团队主要职责包括:监督学校发展计划的起草和实施,确保全校教师能融入和参与学校的办学,并保证学校处于健康和有序的发展轨道。
学校发展团队类似于中国的“教代会”,但更侧重于学术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发展团队主要由教师代表组成,他们来自各学科领域。团队参与人员会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2013年,考格拉中学的学校发展团队就从原来的6位教师扩大为10位教师。学校发展团队每学期至少组织三次会议,会议内容主要为评估学校工作目标达成度、评估已有的成绩、适时调整工作计划,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等四部分,并在教工大会上汇报,让教师了解学校发展的情况。
学校发展团队还负责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确定学术和教学研究项目,从而保证教师的专业发展适应学校教学和改革的需要。
2014年,考格拉中学学校发展团队推出了教师“改善读写和数理能力”项目,在所有学科中加大学生读写和数理能力的教学力度,以促进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
通常,学校每周都会组织一次事务通报大会,时间仅20分钟,首先由副校长简短汇报近期工作,之后每个年级组组长依次发言,对年级组的重要事宜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作及时沟通,议题非常明确,效率也很高。
在会议过程中,教师各抒己见、积极参与。在这样的会议上,校长并不发言。
校长向我们解释说,在教工大会上,校长要“往后”、教师要“往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主体意识,让教师知道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以及自己该做什么,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激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同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提高管理效率。
因此,从组织架构和管理上,考格拉中学实行扁平化管理,按照“就低原则”来处理学校的各项事务。学校行政管理第一级是校级管理团队,组成人员为一位校长和三位副校长;第二级是首席教师和年级组组长。
学校的管理手册上对每个职位“管理谁、做什么事、负责什么领域”给出了明确的规定,界定了每个负责人的管理半径和范畴。
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发展,管理副校长和学生会;两位副校长分别负责不同的学科和年级以及与教学相关的项目,另一位副校长负责出勤、行为、家校等学生方面的管理。
一所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仅仅靠一位校长和三位副校长如何去完成?答案是“项目负责制”。
考格拉中学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承担了某一具体方面的工作职责。项目负责制发挥了学校每个人的作用,也分解了学校的工作,将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全能型的教职人员
在科学教室听课时,我们看到了科学教师詹妮尔的课表,她的课表清楚地反映和勾勒出澳大利亚教师的教学任务、工作常态以及专业发展。
考格拉中学单周和双周的课程安排略有不同。从课表来看,学生每周的总课时数是25节,每天5节,早上9点第一节,下午3点第五节结束。詹妮尔老师每周的平均工作量是19.5节课,外加一节科学探究的辅导课。
可见教师的工作量相当重,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上课。在整个考察期间,我们常常看到考格拉中学的教师步履匆匆,马不停蹄地上课、批作业、和学生交流。
詹妮尔老师的课表不仅表明了作为科学教师,她所承担的具体工作,更体现了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詹妮尔一共要教6个年级,几乎覆盖了学校所有的年级。
她不仅要教综合性的科学课程,而且要教高年级的生物科学,这就要求她有扎实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融会贯通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在澳大利亚,多学科教学能力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澳大利亚国家教师专业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必须通晓核心课程的基础知识,掌握核心学科的教学方法,具有多学科的综合教学能力。